第三十五章 仁义居(2/2)
这二人是武当的好朋友,便欣然来帮忙,听了武六七上天下地的一顿白话,便轻松的笑道:‘不就是水车磨坊么,好说。三天之内,一定能够成功的。只不过我们用的材料可都是最上乘的,准备好银子吧!’
武六七没有想到,建设一个豆腐磨坊,竟然花费颇巨,这几日一没有闲着,东城买木料,房山买石料,不亦乐乎,果然三天之后,运河旁边便出现了南方几省才有的水车,连着一根轴,水车是靠着运河的水流驱动的,里面有一个连杆,只要是结合了连杆,三副巨大的石磨盘便轰隆隆的转动了起来。
这还不算完,两个匠人也是大显身手,竟然将压制豆腐的床子,也和水车连接到了一起,让武六七喜出望外。
匠人不愧是匠人,整个磨坊简直就像是个工艺品!
准备的差不多了,武六七便开始了他的豆腐生意。
豆腐在我国来说,由来已久了。相传是刘邦的孙子淮南王炼丹的时候发明的,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明显分为南北两派,磨制豆浆,烧豆浆的工艺基本上相同,但是在点豆腐这一关键步骤,却有本质上的差别。
北派使用卤水点豆腐,而南派使用的是石膏。虽然原理相同,但是口味却大不一样。
这里是北京,自然是要用卤水点豆腐,于是便大张旗鼓的开始了豆腐坊掌柜的生涯。
选良辰,择吉日,打好连杆,将泡发的豆子上了石磨,石磨便轰隆隆的转了起来。水车磨坊的效率,就是快,天还没有擦亮,足足一石豆子就已经磨好了。豆浆全部都注入到一口大锅之中,下面烈焰沸腾,很快,一锅的豆浆就已经滚开了。
接下来是最最见本事的步骤了。武六七站在锅沿旁,手里拿着一个长柄勺子,舀着桶里面的卤水,小心翼翼的斟酌着用量,不一会,锅里开始有了反应,成团成团的絮状物开始沉淀。
经过纱布和压板的积压,水分被最大限度的榨取了出来,一快鲜嫩的豆腐便已经成型了。
武六七之前生活的北京,豆腐已经早就成了货架上的商品了,在胡同之中,也很难看见古法做豆腐的,可是就在车水马龙的前门外粮食店旁,就有一个老爷子,每日都是古法制作豆腐,武六七便是在那里学习的本事。
接下来便是销路的问题了,开玩笑,守着齐化门里里外外的饭庄,还愁没有销路么武六七甚至提出,只要是预定并上门来取货,就能再便宜一成,也就是说,一斤豆腐才四个铜钱。
价廉物美,谁不愿意仅仅是过了半个月,武六七的运河豆腐店,便已经是远近闻名了,不但是齐化门的官宦人家长期订货,就连积水潭大运河码头附近的老招牌,也不惜起大早,挑着担子来运河豆腐店订货取货,很快,武六七几乎包揽了整个北京城的豆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