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就是侠客?(1/2)
五月己丑,初三。
徐平已经买了马,这是专卖白酒的铺子在金水河边开起来后,收入可观父亲奖赏他的,花了近五十贯钱。
徐平骑着这匹马,沿着金水河大堤,慢慢走进白沙镇。
现在已经正式进入夏天了,河堤上的垂柳变得翠绿,像两条绿带捧着清澈的金水河一路流向京师。金水河水质甘甜,是东京城里皇宫和王公大臣的饮用水源,也是徐家的酿酒用水,好水才出好酒。
五六十年来,朝廷年年植榆柳护河,使这一道道汇向京师的运河,成为了中原大地上一道道的绿色长廊,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平添了许多生气。
新开的专卖白酒的铺子就挨着徐家酒楼,搭在金水河边上。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棚子,上面只用芦席茅草遮住,四面通风,最里面一排柜台,摆着几个巨大的酒缸。棚子里长条板凳,木桌子,一切从简,与酒楼里的奢华之风完全不同,卖的菜也多是咸菜卤味,能简单就简单。
这是徐平的主意。
烈性的低端白酒定位就是金水河上的船工纤夫,和万胜镇的禁军大营,他们喝的不是意境,要的就是那种爽快。
来到棚子前,小厮眼尖看到,急忙上来扶着徐平下马,牵到一边拴好。
徐平进了棚子,里面的客人已是不少。
这个铺子与酒楼的生意不同,主要做的是白天生意,酒楼是丰富当地夜生活的。到了晚上,只有码头的苦力才会来买一碗酒,仰头一口喝下,晕晕乎乎地回到家里去。
徐正坐在柜台后面,苦着个脸。
徐平上来见礼过了,问父亲:“阿爹,怎么又是你在这里招个主管照看么,省心省力多好。”
徐正道:“这个鬼地方,三两户人家,哪里有杰出人物怎么招得来”
徐平看看父亲脸色,问他:“阿爹,看你神情很不开心啊。棚子里这么多客人,生意不是挺好吗”
徐正叹口气:“昨天与监镇谈妥了,少了好多利息!那都是钱啊!黄澄澄地一堆一堆捧出去,便如割我的肉一般,怎么开心得起来”
自己这个老爹爱钱如命,听他说了,徐平也是笑:“税钱怎么说这里的酒曲都是我们自己制的,应该便宜一些。”
徐正摇头:“见了鬼了!周监镇说这铺子不小,一年曲钱与酒楼一样,还另外有税钱这是人做的事”
徐平奇道:“他哪里还有曲卖给我们便是京城里的都曲院,也没有现成的曲拨下来吧”
徐正道:“你年纪小,还识不透这官家的事。没曲又如何委给我们给官家造吗!周监镇说了,这曲虽是我们自己造,但依然算官家卖给我们,只是念我们辛劳,又出曲本,他只收一半价钱就是恩典了!”
徐平很是琢磨了一会这话。倒不是他笨到理解不了,而是这逻辑与他的前世相差甚大。最终明白过来,官府卖曲,不仅仅是要的卖曲的利润,还有另一部分超额利润算酒税的一种在里面。让酒户自己造曲,虽是没办法,但这超额利润作为税是不能少的,认为他是空手套白狼也好,都要老实交上来。
想通了徐平也只能是摇头。宋朝的酒法极严,除非兵荒马乱的年月,造私酒卖都是挑战官府权威的严重事件,倒退几十年,动不动是要杀头的。
看了看酒缸,徐平问老爹:“这酒卖得不错啊,只用酒糟怕是造不出来这么多酒吧”
徐正道:“酒糟哪里够还不是听了你的话,都用酿坏的酒蒸出来!现在败酒已经没有了,我正发愁,难道以后用好酒来蒸这就有些划不来。”
徐平凑到徐正面前,低声道:“阿爹,我有一个法子,不用糯米,也能造出这种酒来,你要不要听”
徐正看着儿子,微微笑道:“我早说过,你是天生的酒户人家!说说,不用糯米用什么能省多少钱”
徐平道:“我们庄里的田地,荒的地方长有不少芦粟,阿爹知道吗”
一听这个,徐正没了兴趣:“那个能当什么用产的高粱米只能送给乞丐,连个买的人都没有!我听说你在庄里种了不少,都说用来喂牛羊,也不知道牛羊爱不爱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