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徐平的愤怒(1/2)
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吕夷简自己也心知肚明,如果能够把台谏官员说服,他们也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吕夷简微闭双眼,静静站立着听台谏官员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宰相是个很考验耐心的职位,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性子急躁的,比如李迪,在这位子上几乎没一日不与人争吵,最终自己也做不下去。
直到众人说得累了,声音渐渐平息下去,吕夷简才睁开双目,缓缓地道:“诸君既然对此事有异议,不如明天上殿对皇上陈述。”
说完,吕夷简又微闭上眼睛,闭目养神。
闹了几个时辰,此时一众台谏官员又冷又饿,激情过去,在吕夷简面前又有力无处使,也没法再坚持。孔道辅和范仲淹两人商量一番,决定带众人先离去,等到了明天上殿早朝的时候,再在皇上和众官面前与吕夷简争个是非黑白。
自从过了冬至长假,在很多官员的极力上奏之后,原来的两日一朝已经改为上朝。这样一来,皇上固然是勤政了,很多官员的请假次数也增多起来。
比如徐平是独子,家又在开封城,很多家庭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替代,请假的次数明显增多。再加上父亲徐正是上朝模范,最近随着日朝同时恢复了转对制度,这些不匣务小官也获得了皇上面前奏对的机会,徐正愈发积极,徐平就更加忙碌。
二十四“交年”这一天,徐平请假未上朝。
天不亮就冒着寒风赶到宫城的台谏官员,刚到待漏院就挨了当头一棒。
御史中丞孔道辅和司谏范仲淹,因为率部下官员伏閤请对,骇动中外,分别被免职改为知泰州和睦州,其他参与的官员各罚铜二十斤。
此时谏院地位不高,范仲淹倒还罢了,御史中丞却地位尊崇,卸任时必然要上殿当面告辞,之前绝无像孔道辅这样直接一道敕命就被赶出京城。御史大夫官位太高,向来是不实任除授的,御史台的长官实际就是御史中丞。作为宪台长官,御史中丞此时又称为“独座”,早朝上殿的时候,包括宰执亲王都是站着的,惟有御史中丞与百官相对,单独设有一把交椅,监督百官,坐着议事。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御史中丞独特的地位。
孔道辅以御史中丞之尊,被一道敕命逐出京城,而且是由内侍押着立即出城,连跟皇帝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极具侮辱性的处置,使吕夷简从此与台谏结下了深仇大恨。
昨夜把台谏官员支走,吕夷简立即面奏,与皇上赵祯定下了驱逐台谏长官孔道辅和范仲淹,强力压制台谏官员的基调。当夜行动,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他们。
这件事情吕夷简做得太粗暴,太过决绝,或许在骨子里,吕夷简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动不动就想弄出轰动天下的大新闻来的言官。帝王无错,有错也是大臣背锅,而且敕命本来就出自中书,这件事情的后果要由吕夷简来扛,他也确实扛了。
废郭皇后,领导台谏抗争的是孔道辅,受打击最大的也是孔道辅。但当时的吕夷简没有想到的是,地位低很多的谏官首领范仲淹,会在后来成为他最强硬的对手,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仇怨越结越深。这仇怨深到后来两人曾经一笑泯恩仇,范仲淹的子孙却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吕夷简。
徐平并不知道这些,他在家里主持“交年”的一些仪式,最主要的是祭灶。此时祭灶与后世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惟有仪式更加隆重,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