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谁的青史(2/2)
前方的脚步声就像是催命的战鼓,声声让人绝望。
胡林喊道:“有人给了钱!”
……
贾平安准备进城。
“陇西王,这边就交给你了。”
李博乂大怒,“老夫多大了这村里的床老夫睡不惯。”
贾平安充耳不闻。
这个老纨绔没法说道理,先斩后奏再说。
“尊老呢”
李博乂在身后叫骂,“你家先生没教过你要尊老贾平安,你特娘的回来!”
理顺了关系之后,工匠就会进入联旗村,随后的事儿就简单了。
这只是第一家,周围的五个村子都将会在这里入读。县城中还得办一家。
村里的简单,城里的却复杂。
“城中已有了县学。”
姜严沉着脸。
“县学培养的是官老爷。”
从一开始教育就是贵族活动,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这个办学思路从许久之前延续到了蛮清。
你想要啥
金钱美女,官职享受……来,读书就有。
在这样的办学思路和学习思路下,整个儒学被扭曲成了一朵奇葩。那些师生戴着君子的面具,却活成了丛林中的野兽。
不交税,兼并土地,买官卖官,贪腐横行……所有的一切都能用君子的面具掩盖下去。
千年以来,君子的面具下是一张张血盆大嘴。
百姓何辜,天下何辜,竟然要被这些君子荼毒!
“他们如今多了对手。”在院子里踱步的贾平安如是说道。
进了县城,包东送来了口供。
“有人给了他们钱,让他们在各处散播谣言。”
“谁”
“陈吉言。”
沉积岩
贾平安眯眼,“拿了来。”
“并无证据。”
娘的!
贾平安说道:“看来读圣贤书的好处还是有不少,譬如说玩心眼。”
包东说道:“陈吉言是本地豪强,和县令颇有交情……”
“老夫和他并无交情。”
姜严赶紧反驳,一脸紧张的道:“老夫才来新丰半年不到。”
贾平安点头,“没来得及。”
姜严:“……”
“陈吉言的祖父曾任职地方刺史,陈家算是本地的名望之族。”姜严觉得自己很危险,赶紧弥补,顺带撇清,“下官任职以来,陈家也多次来示好,陈吉言甚至来县廨见下官,隐晦提及了些好处,下官并未答应。”
贾平安轻蔑的道:“这便是本地的望族。”
从古至今官员致仕回乡后,有人能约束家人,但更多的官员会把曾经的权势作为筹码为家族牟利。
所谓本地望族,实则大部分都是在乡亲们的头上拉屎撒尿,盘剥乡党的人上人。最典型的便是大明的名相徐阶。
徐阁老张口君子,闭口为国为民,什么老夫掀翻了严嵩父子这一对奸贼……可真要比较起来,这位徐阁老对大明的贡献还赶不上严嵩父子,而祸害大明的程度却远远超过了被他们称为奸贼的严嵩父子。
可史书上不是这般记录的呀
青史斑斑,徐阶乃是力挽狂澜的名相!
而严嵩父子却是祸国殃民的奸臣!
青史!
谁的青史!
这便是掌控了舆论的好处。
“百姓没有话语权,读书人和官吏说谁好就好,说谁坏就坏。”
徐小鱼有些感慨。
贾平安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我们来了。”
让百姓读书,但不是让他们读什么君子之学,而是让他们去读经世之学,去读真正用得上的学问。
贾平安起身,“有竞争才好,一家独大便是死水一潭。”
外面雷洪说道:“下雨了。”
随行的官员进来,“国公,咱们一路去询问了那些百姓读书之事,这里已经有了三家学堂……本地出色的学生都去了他们那里。”
包东面色微变,“这是釜底抽薪,把资历最好的学生都弄走了,咱们再来办学堂,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
……
细雨蒙蒙。
巷子里有些积水,几片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
一只木屐踩了过来。
呯!
水花溅开。
房门打开,门子侧身低头,“郎君。”
“嗯!”
陈吉言走进了家门。
“郎君,杨郎君在等候。”
“知道了。”
一张微瘦的脸抬起来,鹰钩鼻让英俊多了些凌厉。
“二郎。”
一个男子走出房间,洒脱行礼。
陈吉言颔首,“你来了。”
杨青沉着脸,“贾平安来了新丰,我们都低估了此人,他竟然拿下了咱们去传话之人。”
陈吉言走进了房间坐下,“他是名将,若是没能拿下那二人我会看不起他。”
杨青叹息,“幸而当初你坚持不留任何把柄痕迹,否则今日你我二人也得在贾平安的面前屈膝。”
“屈膝”陈吉言的眼中恍如多了两团火焰,“如今我们的人开办了三家学堂,新丰资质最好的学生都在其中。他能如何”
……
“三家学堂都是开在家中。”
李博乂很恼火,第二日就进了城,说是没见过让王爵监工建造学堂的。
“这是想规避咱们打击的手段。”
贾平安说道:“他们的应对不差,并且悄无声息。”
李博乂坐下反手捶捶腰,“几日奔波让老夫的腰都要断了。那些好学生都去了他们那里,学堂开来何用”
贾平安说道:“何为好学生”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好学生必然是家境丰厚,否则你也没法读书。而不能读书谁知晓你有没有天赋
扯淡!
贾平安说道:“你可知什么叫做寒门吗”
“寒门”李博乂说道:“不就是那些祖上没什么名气的家族吗譬如说皇后家就是寒门。”
贾平安看了他一眼,李博乂笑道:“皇后敢毒打你,却不敢毒打老夫,否则陛下的面皮却没了。”
你特娘的!
贾平安幽幽的道:“皇后却能让你寝食难安。”
“呵呵!”李博乂强笑道:“晚些老夫请酒。”
“最好的。”
“娘的!当年高祖皇帝都没能从老夫的手中哄到钱财,你这个小子!”
高祖皇帝真要较真,你怕是连亵裤都得献上。
李博乂也知晓这个道理,所以痛快的装个逼后,叹道:“小贾,此事麻烦了。”
“为何麻烦”
贾平安不觉得。
李博乂说道:“你要知晓,每年科举取士最多的是儒学,新学就一科,每年不过一百零九人。当时陛下可是说了,新学就这一百零九人。”
当初皇帝是为了安抚儒家还是为了观察新学不得而知,但贾平安没奢望新学能一下就能和儒学站在一个平等的竞技场上。
那不现实!
但新学才是大唐的未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博乂嘟囔道;“小子的眼中就像是有两团火般的。告诉你,老夫打听过了,儒学比新学好学,背的多。”
在后世你背了几本名著就能高考,现实不
别人会说你是神经病。
但现在就可以!
这是一个学识匮乏的时代。
而这个匮乏起源于汉武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由此这片土地就成了君子们的游乐场。
但现在多了新学!
“那些有些本事的学生都会去儒学,毕竟好过了科举那一关。官场上多少人都是儒学出身他们天生就亲切,而新学出身的就是刺头,懂不懂,小子!”
李博乂唠叨着,“此次很麻烦,他们把好的学生都弄了去,咱们还得学在长安的法子,把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从头教起。”
“百姓日子不好过,没钱读书,咱们能招到学生。”贾平安不担心这个。
李博乂想叫小祖宗,“小子,那些百姓也会琢磨……长安和这里不同,长安好歹天子脚下,挣钱的法子多,百姓眼界也开阔。可这等地方百姓蒙昧,什么都不懂,你说新学什么好,他们只问一句:新学可比儒学好学新学可比儒学好考新学科举过关的人数可比儒学的多”
灵魂三连!
李博乂摸摸胡须,觉得自己的命好苦,早知道就该辞官回家享受醇酒美人,“老夫问了都不敢信,就说联旗村的,报名的有多少你可知晓三十!一半是鼻涕娃。那些人家说了,娃大些就能帮家中干活,每日放牛,或是养些鸭子也好啊!”
贾平安想到了后世的高考移民。
哪个地方好考就去哪个地方。
至于报名的不多……后世普及教育时,无数人家不肯让孩子去读书,说在家里能帮忙干活。读书读来何用读到牛皮炎里去了。
后来甚至为此修订的律法,确保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可依旧有不去的。
那还是科技昌明的后世,何况如今的大唐。
李博乂觉得这是一次绝望的出差,“咱们该如何老夫先前去劝一户人家让孩子读书,吃了闭门羹,老夫……哎!”
包东进来,“国公,县学的助教发话了,说是今年会多招些学生。那三家私办学堂也叫人传话,有人出钱补贴,但凡出色的学生都能去试试。”
李博乂悲鸣一声,“老夫休矣!”
贾平安起身。
“你去哪”李博乂此刻已经是没招了,就指望着贾师傅活。
贾平安边走边说道:“我去试试。”
李博乂抬头,“没办法啊!”
贾平安说道:“总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