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二 陈纪的野望(1/2)
兴平六年九月十五,论才大典正式在邺城召开。
前来参加论才大典的各地士子人数超过了一千,具体统计下来,是一千三百七十一人。
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北方籍贯,只有极少数是南方籍贯。
郭鹏知道,自黄巾之乱起北方所流失的人才,这个时候一口气回归了一大半,还顺带着吸了一点荆襄士人的血。
而这一大半里,有相当的一部分都是失去了原有的家族和关系,以及土地和资源,不得不依靠这次的论才大典来搏个出身的破落士人。
要是这也办不到的话,他们就只能走举孝廉或者是被征辟的老路了。
但是那很难,没有门路的话,可以参考当初郭鹏为了博取出身不得不铤而走险用联姻换出身的旧事。
论才大典不计人数,只要优秀就能被选中,成为魏公属吏,这显然是非常吸引人的,来参加的无一不是认为自己真的有才华,打算奋力一搏的。
士人垄断职位,所依靠的无非是原先的地位和关系网络。
你家是谁家的亲戚,你家有谁做官为我家孩子举荐,我做官,我就为你家孩子举荐,顺便来个联姻什么的。
久而久之,士人家族之间就互相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职,结成了十分牢固的关系网络,把持地方政治乃至于中央政治。
而战乱一起,大家各奔东西,或者丢了性命,或者流离失所客居他乡,没了原来的关系网络,新的关系网络又不带你玩,自然就会衰落。
像诸葛亮这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破落士族,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论才大典,在郭鹏不会主动提拔他的前提之下,他想要跻身统治集团,就算诸葛瑾在郭鹏的幕府做官,难度也很大。
而论才大典,就是一次给这些失去关系网络的破落士族们的一次机会。
也是郭鹏自己的一次尝试。
九月十五,论才大典正式召开,举办地点是在邺城的魏公府外的大广场。
广场上放了软垫和案几,供给士子们使用,案几上写着士子们的名字,然后还有足够的竹简和笔墨,方便他们回答策问。
每个士子的面前都有一卷竹简,是策论的试题。
士子们看完属于自己的试题之后,就可以在竹简上作答,然后连同竹简和试题一起放在座位上,人就可以走了。
话说回来,应付一千多人的考试,需要的竹简量太大了,郭鹏有点心疼,决定下一次论才大典就放在称帝以后,而且要把质量差不多成熟的纸给放出来,把竹简给淘汰掉。
和竹简比起来,还是纸要经济实惠的多,缺少书写载体也是广泛考试制度无法推广的现实经济因素。
造纸术和印刷术真的是太重要了,未来他所要推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几乎都少不了纸和印刷术,在眼下这个只能使用竹简和绢布的时期,郭鹏有很多想办的事情都办不到。
但是一旦已经成熟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被公诸于众,可以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发生质的转变,都会在实际意义上发生改变。
而且绝对不是郭鹏的敌人想要看到的转变。
这转变是如此的巨大,巨大到了只有皇帝才能承受,其他人想要承受,是承受不了的。
郭鹏做好了准备。
这一次,郭鹏准备了大量的策论问题。
从大而化之的战略方向,以及细化下来的具体实际问题,从基础的儒家经典,到一些法学数学科学上的常识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