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挑旧房子(1/2)
过了元旦后,天气正式冷了。
报纸里天天在宣传新的政策,祝良骥每天看完报纸,就会想起周桃说过的话,一对照,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原以为能被她说中几条,就很了不起了。
没想到几乎全部说中。
这样一来,他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想到她说过的经济形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开始买相关的书来看,希望接下来的工作中用得到。
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是她对未来机关干部的评价。
自己可不能在这个紧要关头,傻傻地等着,否则就要落伍了。
不是只有祝良骥在发生变化,其它有想法的人,都在暗暗观察身边的变化。
以前晚上街上人很少,除了电影院那一片,有人看八九点的夜场。
现在过了九点,还经常有年轻人三三两两在街上游玩。
还有一个变化也很明显,就是以前只能偷偷摸摸搞的黑市,现在越来越公开了。
一般来说,黑市属于地下买卖,是国家禁止的。
只有胆子特别大的,才有勇气干这个,还得避着大家,免得被抓。
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胆子大的,晚上甚至敢在小巷子里摆个地摊。
拿张防水布在地上一摊,将商品摆在上边,边上再放一盏气死风灯,就能营业了。
还别说,生意居然不错。
当然卖的品种并不多,可能是货源不好找。
主要是针头线脑纽扣等小玩意,还有蛤蜊油、雪花膏等生活用品。
一些人是白天有事忙,晚上才空下来,路过贪方便才顺便买了。
更多的人则是享受这个自由购物的乐趣。
而电影院附近,则有人摆摊卖零嘴,主要是炒花生、红薯干、瓜子这些,几分钱一包,用旧报纸装着,买的人非常多。
当然白天还没有人敢摆,这样太嚣张了。
周桃有一天路过那边,正好看到这一幕,暗暗惊讶。
果然是高手在民间,这些人居然也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提前出来抢摊了。
要知道这时候敢这样做的,大多是家里贫穷,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城镇居民。
越早出来摆摊,越早赚到第一桶金,在接下来的第一波私营经济兴起时,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很多富豪榜名人功成名就后,都提到过这段经历,说是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实在穷得吃不起饭,才豁出去摆摊。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积累了足够多的资金和经验,然后开店或办家庭小作坊,一步步做大,才在后面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成为第一代商人。
周桃甚至相信,如果去问这些胆大包天年轻人的名字,很有可能会出现前世大名鼎鼎的人物。
当然这与她无关,看了几眼后,就离开了。
说得狂妄一点,她现在赚的钱,已经跟他们拉开了距离,没必要羡慕佩服他们。
几天后一个周末,冯冬梅过来找周桃,要她陪自己去看一处旧房子。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她考虑的是,房子买下来后,这边就是新的家了,以后儿子的婚房肯定也在这边,得他也喜欢才行。
本来想叫他陪自己去,偏偏遇到案子,需要加班,只好让周桃代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