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途电话(2/2)
“看到小囡囡了。”他指丹珏,“在科教片上。”
婉喻说真的?那边也看得到片子呢!陆焉识想,他的电话费不够他告诉婉喻,为了看科教片上的小女儿他付出的代价,更不够叙述那一夜是怎样的一夜。电话钱只够他说丹珏很像婉喻。婉喻说丹珏长得远比她年轻的时候好看。他说能见一面就好了。婉喻顿时不做声了。他在这个当口挂了电话。
他按住话筒想,婉喻一定听得懂他的话。他的话该这么听:只要能见你一面我就可以去死了。或者,我逃跑出来不为别的,就是为见你;从看了丹珏的科教片就打这个主意了。他付了钱,道了谢,又在小窗口下蹲下来。他听见接线员把电话收进窗子,又把窗子关上,接着弄他的无线电去了。陆焉识让自己动动,别老蹲在窗下,走走会好过些。还是不行,他忍不住了,把头埋在膝盖里,呜呜地哭起来。他哭的波长和接线员无线电的波长合在了一起,因而接线员没有听到他的哭声。
最多九点钟,这个县城黑得成了个锅底。回到长途汽车站,几个流浪汉打了条野狗,正在一个脸盆里烧煮。他们吃完狗肉,在候车室里拉屎,拉出的屎又成了捕狗的诱饵,残酷的食物环链就在这个二十平方的世界形成。一屋子香气把人粪气味罩住,陆焉识也分到一块狗肉。饥荒过去了,野狗也长了一层肉。流浪汉们什么也不愁,总有野狗家狗供他们打。他也可以什么都不缺,偷田里的庄稼,打野狗野兔野田鼠,没有野的把家狗家兔诱出来打,流浪汉的生活技巧加上囚犯的隐忍达观,可以让他过过自由日子。假如婉喻不介意,他可以带着她流浪。婉喻这一辈子最缺的也是自由。
他一到这个县城就用十块钱买通了一家草药铺的铺主,让他作为婉喻寄信的接受方。婉喻没有信来,来的竟是一张汇款单。与此同时,县城里贴开了通缉逃犯陆焉识的通缉令。这一个县城的人民都是好人民,不知道实施点伎俩就可以改变天生的模样,比如一副宽边眼镜,一把胡子,这种被全世界间谍用烂的俗套伎俩。陆焉识自从逃亡开始就没有刮过脸,再戴上那副老花镜,因此这个县城的人不再把他错看成七十岁的老右派,而是个八十岁的老寿星。陆焉识来取汇款时,中药铺的铺主正把一张通缉令从门板上撕下来,递给自己正在路边大便的儿子。
婉喻的汇款数目不小,一百元。他买了一套内衣,一套灰色混纺毛料中山装,一双厚实的黑棉鞋,两双棉袜子。县城大街中部有个公共澡堂,里面有着全县方圆几百里唯一的大澡池。池子上架着一块木板墙壁分男界女界,但下面的池水相通,一条毛巾抓不住,就可以漂过界去。池子的水面上漂着厚厚一层灰白衣子,跟大米粥上结的粥皮差不多。他在粥皮上打了个洞,才进入热水,等他三个小时后从池子里起来,粥皮又增添了可观的厚度。池子边上坐了一圈泡完澡的男人,一个个都在专心地捉自己衣服上的虱子。热气一薰,虱子在棉衣缝里待不住,也都晕了,一捉一把。不久陆焉识也坐进了捉虱子的群体。到了他穿戴完毕,走到男池和女池之间,在门厅发现一面镜子,尺寸够把他的大个子装进去。若不是他认识自己的大个子,他是不会认识镜子里的人的。做了近十年犯人,这是他第一次照镜子。县城住下的这些天,高原日照给他的面皮正在退去,但又不好好退,鼻尖褪成了浅色,两个颧骨各掉了几块大小不一的皮,周边卷起,用指甲顺着卷边撕,浅色渐渐扩大。泡了三小时的深色表皮其实都泡浮动了,一撕一片。他看着镜子,看着叫老几的人的面皮渐渐给撕去,露出一个光洁些的人面来。还是一个陌生的人面,难怪没人拿它跟通缉令上的人面对照。细看撕去皮的地方花斑斑的,像蟒蛇的皮色。他要戴着这样的皮色去见婉喻。然后他开始系混纺呢子中山装领口的风纪扣,发现领子一边高一边低,系上风纪扣就把前襟扯斜了。混纺面料上一道道折痕锋利,看上去不仅衣服在箱子里长久折叠,他整个人都像给折叠了压箱底压了多年。不过已经很像样了。婉喻的汇款有三分之一花在这身行头上。婉喻隔着几千公里打扮了他。
他坐进一家据说是县里的老字号馆子,给自己要了一份炒豆腐,一个馒头,一个蛋花汤。婉喻隔着几千公里请他吃了一顿这么可口的饭。就在这家饭店桌子上,他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很难写的信,连他这个语言博士也拿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写,遣句措辞使他屁股下的三腿长一腿短的板凳跌足顿脚,比他还焦灼。写得饭馆掌柜都心疼灯油了。饭馆掌柜问他还要不要什么吃的喝的,不要就打烊了。他慌乱起来,要了二两烧酒。烧酒喝完,他的信写完了。然后他在信封上恭恭敬敬写上那个信箱的代号,把特意留下的一小块馒头在嘴里嚼烂,又用舌头把它拌成糨糊,封了信封口,贴上了预先买好的邮票。
他把信投入邮局门口的邮箱时,活动了一下由于紧张而抽紧的肩胛骨。他是借了酒劲才完成这封信的。信里说他非常抱歉,不辞而别,请求领导宽恕他没有善始善终地做个好犯人。他说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是他有个新发现:在离开青藏公路大约十二三公里的地方,他发现了一种淀粉含量颇高的草。接下去他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假如可以用野生牧草提炼淀粉,那么饥荒给全中国全世界的毁灭就会小很多。
走在漆黑的县城里,二两烧酒呼呼地烧在他头脑里。这可是婉喻隔了几千公里请他喝的酒。
第二天有一班去兰州的长途车。他将在兰州城外一个小站登上去西安的火车,再由西安到上海。他在一个车马店后面的草垛里躺了一夜,从草缝里看着天上稀疏的星星。星星打着寒噤。此刻的老几没有去想,其实他这一刻的境遇是早就注定的,早在1936年10月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