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工具书(2/2)
傅蕴安当初在国外讨生活,是得了一些华人劳工的帮忙的,而后来,他们兄弟三个也投桃报李,不仅带着这些人一起做生意,还开始培养这些人的子女。
希望月报的总编周念乡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回国的时候,像周念乡这样的劳工的子女,有一部分也跟着他们回国了,这些人别的不说,英文都还可以,完全可以从中找一个,每天晚上来教傅怀安。
“找老师来教我?”傅怀安懵了。
傅蕴安又道:“你以后放了学早点回家,跟着老师好好学英文!”
晚上要学英文?这样自己哪还有玩乐的时间?傅怀安不想答应,但一抬头,就对上了傅蕴安沉静的双眼。
他没敢拒绝。
算了,学就学吧!他也不是没学过!
傅怀安捧着那本《安徒生童话》,郁闷地回房间了。
上海这边的邮政发展地已经很不错了。
穆琼的稿子和信寄出不过一天,就被送到了希望月报的编辑部还有霍英的宅子。
霍英自从在上海露面,就没办法再待在傅蕴安那里了。
他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就说初五这天,他一大早出门参加各种活动,最后硬是到了晚上才回家。
初六也是,他上午要去见一个洋人,中午有个饭局,下午还有人约他去妓院喝酒,至于晚上……他有个生意要谈。
他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很多事情,依旧是傅蕴安在处理。
比如说,寄到霍英的宅子的各种信件,就全都被送到了傅蕴安这里。
傅蕴安这天从公济医院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给傅怀安带回来一个教他英文的老师。
他让那人去盯着傅怀安读书,自己却是通过暗门,来到另一边的小洋楼里处理各种事务。
霍英来了上海,他这边要见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他先把紧要的几个人见了,然后就把希望月报的周念乡叫了进来。
周念乡整个人看着神采奕奕的,明显心情很好,而他一进来,就对穆琼道:“三少,我们的希望月报已经加印了两次,一共卖掉了两万份!”
“这么多?”傅蕴安有些惊讶。
“就是这么多!不全是在上海卖掉的,有些是在杭州苏州卖掉的。”周念乡喜气洋洋的。
“不错。”傅蕴安道:“以后上面刊登的稿子,除了天幸的,其他的你多把把关,把质量提高,这杂志以后一定能办好。”
大众报可以借着《留学》销量倍增,他们的希望月报肯定也行。
而希望月报的销量起来了,对他们是有利无害的。
周念乡应下了,又拿出一叠稿纸来:“三少,天幸又寄了稿子过来!”
傅蕴安惊讶地挑眉。
他没想到隔了没多久,天幸竟然就又寄了稿子过来。
接过周念乡手上的稿子,傅蕴安看了起来。
主角张幸在得知自己原来待在精神病院之后,很是郁闷,却也毫无办法,而他一觉醒来,就又回到了民国。
他在民国待了一个月,而就在这一个月里,他不慎感染了严重的肺炎,还开始发烧,不得不住进医院。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他这情况都没有什么好办法,西医甚至表示,他也许活不了几天了。
他很绝望,又觉得这很正常——他已经活到了四十多岁,在他的家族里虽不算长寿,却也不算短命。
就是在这样的昏昏沉沉里,他第三次穿越到现代。
然后,护士注意到他情况不对,给他验了血,挂了水。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从未用过抗生素的缘故,病竟好得非常快,早上才挂了水,下午就好得差不多了。
他忍不住就询问护士,给他用的是什么药。
护士告诉他,给他用的药,是一种能杀死细菌的药,叫做“西林”。
张幸对西医很感兴趣,一直希望能推广西医,这时候听说还有这样的药,继续询问起来。
护士就说,能杀死细菌的药不止“西林”,还有其他的,而他得的肺炎不算什么大病,只要及早就医,一定不会有事。
护士懒得跟张幸一个精神病人说太多,简单说了几句就离开了。张幸很多都没听明白,只能去问他的病友。
他的一个病友告诉他,不管是感冒还是发烧,不管是牙疼还是肚子疼,吃点“西林”都能好。
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神药?张幸被震惊了。
可惜,另一个病友立刻就表示,“西林”这样的药都是不能用的,是有毒的,吃了对人类有害无益。
然后,这两个病友就打了起来,还波及了张幸……
张幸不慎被打晕,在民国医院的病房里醒来,而只过去了一夜,他的病竟然就好了!
这一份稿子一共一万多字,详细描写了张幸的病,而其中,张幸以为自己就要死亡,悲从中来忍不住落泪,和护士轻描淡写的一句“不就是肺炎”,对比异常明显。
一般人去看,怕是只会在看到张幸病愈后为张幸高兴,但傅蕴安不同。
他是个医生。
而且细菌这东西,国内虽然没什么人说起,但他知道,在国外有很多人研究这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他也知道,很多死亡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只是,他们一直找不到对付细菌的办法。
在百年后,真的存在能轻易杀死细菌的药?
傅蕴安有些出神,然后就注意到,天幸寄来的除了稿子,还有一张纸,告诉他们这一篇稿子,可以跟之前的那篇一起刊登。
“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一起刊登。”傅蕴安道。
周念乡立刻就应下了。
其实下一期要刊登什么,他们早就安排好了,还有很多文章等着刊登,但三少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要把版面给天幸留出来的。
而且这绝不是什么坏事——天幸的文章,确实比别人的文章来的好!
周念乡很快就离开了,周念乡离开后,傅蕴安就不需要见什么人了。
他将《我在百年后》的原稿放在一边,开始看收到的各种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