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红杏出墙(1/2)
季菀感受到来自严茗的敌意,有些莫名其妙。她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位江家大少夫人的真面目,连话都没有说两句,怎的就结了仇
她目光带着几分疑惑,严茗却很快转移了视线。
虽出身商贾之家,但也是自小精心教养,严茗的眼界并不那么肤浅。无论心中怎样猜想,季菀的身份在那摆着,她惹不起。所以纵然不平,她也不敢得罪。
女人都是敏感的动物。哪怕只是短浅一瞥,季菀也看清了她眼中深藏的愤怒和微微妒意。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仔细看对方虽立即垂眸,可那微抿的红唇,分明是不喜的神色。
这姑娘是真的对自己有很深的敌意。再结合方才她眼中一闪而过的情绪,季菀微怔后便立即了悟,然后就是不可思议。
这位江家大少夫人,该不是误会了吧
可是她有什么可误会的
自己和江沅可是清清白白,从头到尾连话都没说几句,即便是曾经长辈们有结亲的意思,不过也只限于想法,未曾说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几乎就没见过江沅。曾经那点子所谓的‘纠葛’真的微如尘埃。有什么可值得严茗介怀的再则,那么久远的陈年旧事,当初既无缘分,如今各自嫁娶,江家人必然也是不会再提,严茗是如何知道的
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姑娘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才有所误会。
江夫人和她母亲交情不错,季菀和江家几个姑娘也是闺中好友,但她和严茗不熟,对方要如何猜想,其实和她没什么关系,她也没必要理会。从这姑娘的反应来看,也是个聪明识大体的,不会为着自己那点个小心思而闹得满城风雨让所有人都难堪的地步。
严茗是江沅的妻子,她会有这般猜测,必然是夫妻之间出了问题。这些事,不在自己操心范围之内。
所以她神色坦荡,并不打算解释,亦或者暗示江夫人予以安抚。
朝夕相处的夫妻,时间一长,江沅总能察觉到严茗的异样,也必能澄清误会。她现在去解释一通,倒显得心虚。
江沅的确是察觉到了,他是个内敛寡言之人。但既是夫妻,便有一重责任在,又是自己的表妹,他瞧着近日来郁郁不快似有些消瘦的妻子,便问道:“茗儿,你有心事。”
语气笃定。
严茗正坐在梳妆台前梳头,闻言握着象牙梳的手一顿,抿了抿唇,缓缓回头看着坐在床沿上润如玉华的男子。他目光温和底定,全数落在她身上。
严茗被这目光包围,心尖忍不住一颤,所有的情绪涌上来,她再不愿隐忍。
“丽丽出阁那日,我看见了季家大姑娘。”
江沅先是一怔,因她的称呼。
季菀如今已嫁人生子,除了身边亲密之人或会以闺阁之称,旁人都会尊称一声‘世子夫人’或者‘三少夫人’。严茗和季菀应该不熟,无论明里私下,便该予以尊称才对。
他尚且还在奇怪她的称呼。然而严茗却误会了他的‘失神’,觉得他是想起了‘旧爱’而黯然伤怀。
心里涌现出难以名状的酸涩之感。
只是提起,他便这般‘神思不属,失魂落魄’,可见用情之深。难怪当初他说什么都不愿娶余家姑娘,而愿意低就自己这个母族表妹。
“我都知道了。”
正准备给与纠正的江沅听得这话,又是一怔。见她垂着眸子神色凄然幽怨,说实话,江沅反应比当时的季菀还慢半拍。于他而言,季菀算是个陌生人。这么多年过去,他甚至都快忘记当初在自家园子里那场‘偶然’的邂逅。所以面对此刻妻子微带控诉的眼神,他第一反应是莫名其妙,完全没想到她是因为误会而吃醋。所以他怔愣后便问,“知道什么”
其实严茗的直觉不完全错误,江沅对她的确是亲情居多。
江沅虽是读书人,思想却并不迂腐。对于盲婚哑嫁那套,他从来就不太支持。否则当初江老夫人有意让他与季菀结亲的时候,他便不会犹豫。娶严茗,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两人成婚的时候,严茗才十四岁,娇俏青涩,在心智成熟的江沅看来,其实就是个半大的孩子。
两人又本是表兄妹。
对这样的严茗,江沅实在是生不出男女之情。
新婚之夜未圆房,也的确是怜惜她年幼。当然不可否认,他还是希望两人能多多相处,彼此了解后,水到渠成。
尽管这么久以来,江沅对严茗也谈不上情爱,可他心底,对严茗是有责任感的。毕竟当初祖母向严家提亲之时,他是首肯了的。甚至还因此,让严家遭了一场劫难。算起来,他对严茗乃至整个严家,都是有亏欠的。所以尽管他至今对严茗未有男女之爱,却还是细心呵护。
夫妻夫妻,是要过一辈子的,他还是希望能和严茗举案齐眉。
两人都是出身商贾,谁也不比谁高贵。他只是得益于自己是男儿之身,得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光耀门楣。而这个时代对女子的苛刻和束缚,注定了严茗与这世间大多数靠不得家世的女子一般,只能将下半辈子的荣辱都系于夫君一人身上。
夫荣则妻贵,夫贫则妻贱。
两人之间有了隔阂,他该问清楚。
严茗既开口了,便不再纠结,直接道:“你喜欢她。”
江沅有点懵,而后失笑。
他神情满满的无奈和了悟后的滑稽,“谁告诉你的”
这般漫不经心的态度,倒是让严茗懵了。
“难道不是吗祖母现在都还可惜当初你没能娶她为妻,身边的人又守口如瓶,讳莫如深,难道不是因为她曾负了你吗”
江沅扶额,觉得妻子这想象力实在太过丰富。但他还是要解释清楚,“以前我们两家是邻居,她曾对业儿有恩,所以便有了往来。祖母的确曾有意两府结亲,还安排我与她见了一面,但也仅此而已。我和她并无旧情,更谈不上什么辜负。再则,那时我还在守孝。后来周家来人,接他们回京。祖母自知高攀不上,便未再提起此事。我又一心读书,很快也就忘了,只是偶尔从母亲言谈中听到过关于他们家的消息,知道她已嫁人为妻。前年北狄来犯,他夫君随军出征,她也一同回了延城。乘车探望邻居亲眷之时,我在门口远远看了一眼。自那以后,就没再见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