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永恒火焰 > Part 4 1583—1589年 二十五

Part 4 1583—1589年 二十五(1/2)

目录

西尔维一想到西班牙大军入侵,胸口就恶泛泛的。她怕这是另一场圣巴托罗缪纪念日惨案,眼前又浮现出巴黎街头堆积的赤裸尸体,暴露着骇人的伤口。她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不会发生第二次了吧?

伊丽莎白女王的劲敌改变了策略,不再暗中捣鬼,如今光明正大地宣战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公然召集无敌舰队;他早就蠢蠢欲动,而玛丽·斯图亚特被斩首之后,欧洲各国君主将这次入侵视为天经地义。教宗西斯笃惊闻玛丽被处决,一向一毛不拔的他竟许诺出资一百万达克特金币。

内德对无敌舰队早有耳闻,如今这可谓是欧洲人尽皆知的秘密了。西尔维在伦敦的胡格诺教堂也听见议论。百余艘舰船、千余名士兵赶到里斯本港内和外海,腓力国王无法掩藏。他手下的海军需要几百万吨补给:食物、火药、弹丸以及储存各种补给必不可少的木桶,为此,军需官不得不寻遍欧洲各地。西尔维知道西班牙人甚至还和英格兰人做生意,因为王桥商人以利亚·科德魏纳就因为里通外国被绞死了。

内德千方百计探听西班牙国王的作战计划;西尔维向巴黎的眼线求救,请他们留意一切蛛丝马迹。这期间,他们收到了巴尼的消息。爱丽丝号即将返抵库姆港,暂时在多佛港停锚,巴尼给弟弟写信,说自己几天后到王桥,有个特别原因,盼望和他一聚。

西尔维有个能干的伙计,放心把书店交给他打理;内德也告了几日假。夫妻俩离开伦敦,到王桥的时候,巴尼还没回来。因为说不好他哪天到,两人每天一早就赶到码头,等待库姆港驶来的早船。巴尼的儿子阿福如今二十三岁了,也天天跟来。他还带着瓦莱丽·福尔内龙。

阿福和瓦莱丽成了一对儿。瓦莱丽娇美动人,父亲是胡格诺教徒麻纱商纪尧姆·福尔内龙。阿福继承了巴尼的魅力,加上充满异域风情的俊朗外表,迷倒了王桥数不清的少女;瓦莱丽就是其中之一。西尔维暗暗好奇,不知道纪尧姆会不会放心把女儿嫁给这个模样如此与众不同的女婿。不过看样子纪尧姆只关心一点:阿福是新教徒。倘若女儿迷上了天主教徒,家里肯定闹翻了。

阿福告诉西尔维,他和瓦莱丽偷偷立下了婚约。他紧张地问:“你说船长会不会不高兴?因为我没问他同不同意。”

西尔维沉思片刻,回答说:“先赔个不是,说没征得他同意,因为你们三年没见了;不过你知道他一定会满意。我看他不会不高兴的。”

巴尼第三天才到,还让大伙吃了一惊。他走下驳船,身边伴着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妇人,只见她面色红润、卷发如云,笑容可掬。巴尼一脸得意:“这位是海尔格,我太太。”

海尔格立即对阿福示好。她握起他一只手,另一只手按在上面:“你父亲把你母亲的事都告诉我了,我知道自己永远没办法取代她,不过我盼着能和你好好相处,我不会像故事里那些可恶的继母。”海尔格说英语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

西尔维暗想,这番话说得恰如其分。

他们从只言片语中了解了两人相识的经过。海尔格家住汉堡,死了丈夫,又没有子女,经营卖酒的生意,家境殷实。她卖的是德国当地的白葡萄酒,呈金黄色,英国人称之为莱茵酒。巴尼最初是个客人,接着变成追求者,最后成了未婚夫。海尔格卖掉了生意,随丈夫来王桥定居,还打算重操旧业,进莱茵酒来卖。

阿福给父亲介绍瓦莱丽,支吾半天,想说已经和她订婚,巴尼打断他说:“阿福,这位小姐是万里挑一,赶快娶回家!”

大伙都笑了,阿福答道:“船长,我正有此意。”

西尔维兴高采烈,看大家拥抱握手,互诉见闻,几张嘴同时说话,个个喜笑颜开。每逢这个时候,她就忍不住想起家人。她家里只有三口人,后来就剩母女俩相依为命。内德这一大家子人,最初让她无所适从,如今她乐在其中,遗憾自己家缺了点什么。

一行人终于寒暄完毕,沿着主路上坡,不一会儿就走到家了。巴尼望着对面的集市广场,吃惊地说:“咦!旧修院是怎么了?”

阿福说:“我带你去瞧瞧。”

他领着大家穿过修院西墙新修的入口,进到四方院子里。院子里铺了路,以免人来人往,踩得脏兮兮的。拱廊和穹顶重新刷过,回廊凹壁被改成一个个摊铺,到处挤满了客人。

巴尼诧异地说:“哎呀,母亲的愿望成了真!是谁做的?”

“是你啊,船长。”阿福答道。

内德解释说:“我用你的积蓄买下这块地,阿福按照母亲三十年前的计划,把这儿改成了室内集市。”

“了不起。”巴尼叹道。

阿福引以为傲:“并且替你赚了不少钱。”

西尔维最懂得客人所需,集市的事上她替阿福出了不少点子。阿福年少气盛,并不去提有人相帮,而西尔维作为热心的婶婶,也不想邀功。

不过说句公道话,阿福天生就有生意头脑。想必是母亲传给他的:听闻她酿的朗姆酒是新西班牙一绝。

巴尼感叹:“人可真多啊。”

阿福说:“我想把旧餐厅也买下来。”他急忙补充说:“前提是你同意,船长。”

“听着是个好主意,”巴尼答道,“过后咱们算一算,不急于一时。”

一家人穿过广场,这才迈进家门,围坐在餐桌旁用午饭,不可避免地谈起了西班牙入侵一事。

“我们辛辛苦苦,”内德语气沉郁,西尔维不由得难过起来,“我们只不过希望国土上的每个人可以自由信仰上帝,而不是鹦鹉学舌一样念祷词。他们偏偏不放过。”

阿福问巴尼:“船长,西班牙有奴隶吗?”

西尔维奇怪他有此一问。她随即想起阿福第一次明白奴隶的意思,那时他十三四岁。他曾听母亲说过,外祖母是个奴隶,大多奴隶都是黑皮肤,和他一样。大人告诉他,英格兰法律不准豢养奴隶,他这才安了心,从那以后,就没有再提起过。此刻西尔维才知道,这件事一直压在他心头。在他看来,英格兰等于自由,而眼下西班牙入侵在即,让他再次忧心忡忡。

“有,西班牙有。我原先在塞维利亚住过,有钱人家里都有奴隶。”

“那奴隶都是黑皮肤吗?”

巴尼叹了口气。“是啊。一小部分是俘虏,通常要在船上划桨,非洲人和土耳其人占大半。”

“要是西班牙侵占了咱们,会不会改变律法?”

“一定会。他们会逼着咱们都改信天主教,这正是该担忧的。”

“也会允许养奴隶?”

“可能。”

阿福严肃地点点头;西尔维琢磨他也许会终生担心自己沦为奴隶。她开口问:“难道就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入侵?”

“有,”巴尼答道,“咱们不该束手待毙,先下手为强。”

内德说:“我们已经向女王谏言——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趁他们还没出手,就把他们一举消灭。”

内德要谨慎一些。“趁他们起航前发起突袭,给他们造成损失,至少足以让腓力国王三思。”

巴尼急切地问:“伊丽莎白女王准了没有?”

“女王决定派出六艘船,四艘战舰和两艘轻快帆船。”轻快船船身小巧、船速快,常用作侦察和传信,不适合作战。

“四艘战舰——对付当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巴尼气哄哄地说,“那可不够!”

“毕竟不能出动全部海军!不然英格兰毫无防守之力。不过眼下正号召武装商船加入舰队,倘若大败敌军,有战利品可分。”

“我加入。”巴尼当机立断。

“呀!”海尔格一直没怎么开口,她一脸失望,“这么快?”

西尔维心有戚戚。可她嫁给了水手,而水手的日子注定朝不保夕。

“两条船都带上。”巴尼接着说,他如今有两条船,爱丽丝号和贝拉号,“统帅是谁?”

内德答道:“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

阿福热切地说:“再合适不过!”德雷克是英国青年人眼中的英雄人物:他曾环游地球,有史以来,只有两位船长做到过,他就是第二个。西尔维暗想,在年少气盛之时,最向往的就是这种不畏艰险的壮举。阿福说:“你跟着德雷克,就可以放心了。”

西尔维说:“有道理,不过我也会祈祷上帝保佑你一帆风顺。”

“阿门。”海尔格接口。

按说谁也不该爱上大海,但巴尼却身不由己。乘风破浪、风满帆张、浮光跃金,这些总让他兴奋不已。

能这么想,必定有点疯劲儿。海上危机四伏。英国舰队尚未遇见敌人,已经折损了一条船——比斯开湾的一场暴风骤雨夺走了马伦戈号。即便天公作美,也要时刻提防敌国船只攻击,甚至有海盗假装是友非敌,最后一刻才露出真面目。做水手的很少长命。

巴尼的儿子阿福也想跟来。他一心要保家卫国,因为他热爱英格兰,尤其眷恋王桥。巴尼坚决不许。阿福爱好经商,这一点父子俩不一样,巴尼最烦账目。还有一点:巴尼自己不怕死,但宝贝儿子绝不能有事。

舰队即将驶入温暖的地中海,此刻变幻莫测的大西洋风平浪静。舰队靠近西班牙西南犄角直布罗陀,巴尼估算离加的斯港约莫还有十英里。这时信号枪响起,旗舰伊丽莎白·博纳文彻号升起信号三角旗,海军中将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召唤各船船长集合,参与作战会议。

1587年4月29日,周三,下午四点,天气晴好,西南风推着二十六艘船,以五节航速轻快地驶向目的地。巴尼不情愿地收起爱丽丝号上的风帆,船速渐渐减缓,最后随着海浪颠簸起伏;有些新水手最受不了这种摇晃。

船队中,只有六艘是女王麾下的战舰,其余的二十艘,包括巴尼的两艘在内都是武装商船。腓力国王无疑要指责他们比海盗好不了多少,对此巴尼也不否认。伊丽莎白自然不比腓力,她没有新西班牙取之不竭的银矿资助海军开销,要组成作战舰队,也只有这一个法子。

巴尼命令船员放下小船,朝伊丽莎白·博纳文彻号划去。他放眼一望,其余各船船长也是一样做法。划了几分钟,小船撞在旗舰船身,巴尼顺着绳梯爬到甲板。

这艘大船长一百英尺,配备了重型火力:四十七门火炮,其中包括两尊足尺寸加农炮,用的是六十磅弹。船上哪间卧舱也容不下这么多船长,大家只有站在甲板上。众人中间摆着一把雕椅,谁也没胆量坐上去。

有几艘船掉了队,至少隔了一英里。焦躁的德雷克现身时,还有几位船长没赶到。

德雷克四十开外,身材魁伟,一头卷曲的红发配一双绿眼睛,皮肤白里透粉,就是一些人口中的“好气色”。和壮硕的身子一比,脑袋似乎嫌小。

巴尼脱帽致敬,其余船长也纷纷摘下帽子。德雷克是出了名地傲慢,这种性格或许是身世所致:他生在德文郡贫苦的农户家,后来扬名立业。一众船长也是由衷地敬佩他。德雷克用三年环游世界的历险,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德雷克坐在椅子上,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不到日落就能抵达加的斯。”

西班牙舰队在里斯本集结,但德雷克的目标却是加的斯。他从不放过任何消息,这一点和巴尼的母亲一样。他向两位从里斯本来的荷兰商船船长打听过,得知入侵舰队的补给船停在加的斯装货,于是计上心来。补给船更容易战胜,而且货物更值钱;德雷克一向贪婪,也许他看中的是后一点。

德雷克的副将威廉·伯勒是有名的航海家,曾以罗盘为题著书立说。他说道:“可咱们数目不齐,有几艘船还在数英里外。”

巴尼不由得想,德雷克和伯勒这两个人可谓是天差地别。伯勒学识渊博、谨小慎微,擅长记录、文书、图表;德雷克则爱意气用事,看不惯谁畏首畏尾,是个实干家。只听德雷克答道:“现在风向和天气有力,机会不容错过。”

“加的斯湾虽大,但入口极险。”伯勒据理力争,说着晃了晃手里的地图,但德雷克看都懒得看。伯勒并不气馁:“只有一条深水航道,靠近半岛犄角——而且有要塞火炮把守。”

“驶进时不升旗,等他们发现是敌船,为时已晚。”

“港口里泊的究竟是什么船,咱们根本一无所知。”伯勒针锋相对。

“那两个荷兰船长说了,都是商船。”

“说不定也有战舰。”

“战舰都在里斯本——所以咱们才取道加的斯。”

伯勒见德雷克满不在乎,气冲冲地问:“那作战计划呢?”

“作战计划?”德雷克不屑一顾,“跟我来!”

他随即大声号令。巴尼等船长匆忙跳上各自的小船,被德雷克的胆色逗得哈哈大笑,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巴尼内心深处有个不安的声音提醒他说,伯勒的谨慎无可厚非,但德雷克这股闯劲儿感染了每个人。

巴尼一返回爱丽丝号,立刻命令船员升帆。船上共有六面帆,每根桅杆挂两面,都是方形帆。几个水手爬上桅杆,矫健得像猴子,不到一分钟,风鼓起了风帆,船首破浪而行,巴尼身心畅快。

他眺望前方,只见海平线上露出一个黑点,驶近了看,原来是一座要塞。

巴尼熟悉加的斯。它靠近瓜达基维尔河河口,逆流而上八十英里就到了塞维利亚,他和卡洛斯还有埃布里马住过的地方——一晃快三十年了。陆上几英里外是赫雷斯,那里盛产一种烈性白葡萄酒,英国人称之为雪莉萨克。加的斯市及其要塞守在长长的半岛尖端,围起一处广阔的天然港。两条河流汇入广袤的海湾,两侧遍布着村落人家。

各艘船只敏捷地列成纵队,跟上了德雷克的旗舰;战舰打头,商船尾随。他们无须命令,自动排成“纵阵”,也就是纵列成一线,这样正前方的敌军开火只能击中一个目标——此时西班牙人的位置就在他们前方。同时,一旦德雷克找到正确的航线渡过浅滩,后面各船也就畅通无阻了。

巴尼提心吊胆,但说来奇怪,这种不安反倒叫他血脉贲张,比喝雪梨酒还痛快。越是命悬一线的时候,他越觉得活力十足。他不是犯傻,他尝过受伤时痛不欲生的滋味,也亲眼见过沉船时落水之人的拼死挣扎。尽管如此,他一想到两军对战,奋勇杀敌、慷慨就义,依然激动不已。

伊丽莎白·博纳文彻号驶入加的斯港,巴尼估计还有一个小时日落。

他审视眼前的要塞。火炮周围没有动静:没人将弹丸填进炮口,没人匆匆提来火药桶、清水桶,也没人拿着螺杆准备清理炮管。他瞧见几个士兵倚着城垛,略带好奇地注视不明舰队驶进。显然没人起疑心。

爱丽丝号驶进港口,巴尼扭头观察镇子。眼前是一处四方广场,挤满了人。镇子里没有配备火炮,原因一目了然:水边密密地泊着船只,开火的话必然会被击中。

巴尼发现有几艘船没挂风帆,桅杆光溜溜地立着,一时摸不着头脑。怎么把帆卸掉了?风帆有时候的确要修补,但不会几张帆全坏了吧。他随即想起内德说过,腓力国王强征了几十艘外国舰船编入无敌战队,船主叫苦不迭。据此推测,也许卸下风帆是为了防止他们偷偷逃跑。眼下这些船寸步难移,躲不开英国的炮弹,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暮色中,巴尼瞧出广场上的人大多背对水面。这些人聚成两拨,等舰队驶近,巴尼才瞧出一拨人似乎围在戏台前看戏,另一群人在看杂耍。从巴尼出生以来,加的斯就没打过仗,据他所知,之前几十年也是歌舞升平,难怪当地人会掉以轻心。船只入港不足为奇,他们也懒得扭头张望。

再过几分钟,他们要大吃一惊了。

巴尼放眼海湾,估计共有六十艘船,一半是大型货船,剩下的是各式小船,有的泊在码头周围,有的在近海处下锚。船员应该大多在岸上,在酒馆里享用新鲜饭菜,和女伴把盏言欢,估计不少混在广场上看戏。英国船宛如狐狸溜进鸡舍,准备一跃而起。巴尼精神为之一振:要是舰队把这些船一举消灭,那对腓力国王的入侵计划该是致命的一击!

他把四周几乎打量个遍,这时往北面一看,只见排桨战舰朝他们驶来。

总共有两艘,刚驶出瓜达莱特河口处的圣玛利亚港。排桨船十分容易辨认:船身狭长,两侧各挂着一排桨,齐刷刷地在水面一起一落。这种船容易倾覆,不适合风暴肆虐的大西洋,但地中海通常风平浪静,因此使用频繁。划桨的都是奴隶,船速极快,容易操控,又不需要借助风力,比帆船有利得多。

巴尼注视着两条船快速驶过港湾。火炮装在船首,只能瞄准正前方的目标。船首通常还装有铁制或铜制撞角,直接撞击敌船,之后由长矛手和火枪手登上受损的敌船,将船员尽数制伏。巴尼暗想,对付二十六艘船总不会只派两艘排桨船,估计是来查看究竟的,他们要盘问舰队的首领。

他们没机会开口了。

德雷克命令伊丽莎白·博纳文彻号掉转方向,利落地对准了两艘排桨船。倘若港湾里一丝风也没有,或者只刮着微风,他怕就要有麻烦了。风平浪静时,帆船寸步难移,而排桨船无须借助风力。这次是德雷克得了天时。

几艘战舰纷纷掉头,分毫不差。

商船鱼贯通过深水航道,在海港里呈扇形排列。

巴尼注视着排桨船。看来每条船约有二十四只桨,五个奴隶操纵一只桨。划桨的奴隶不会长命:他们身上锁着铁链,忍着太阳炙烤,身上又脏又臭,还常常染上各种恶疾。身子弱的只能活几周,就算身强力壮的也顶多熬一两年。奴隶死了,尸体随随便便往海里一扔了事。

排桨船离伊丽莎白·博纳文彻号越来越近,巴尼等着德雷克开火。他刚担心中将拖得太久了,就见旗舰上腾起一股青烟,片刻后,就听见海湾上轰然一声炮响。第一颗弹丸落进海里,目标毫无损伤,这是炮手在估算射程。巴尼当过炮手,深知炮术远非精准学问。第二第三枚接连射偏,巴尼不由得怀疑德雷克这个下属本领不到家。

排桨船没有回击;他们装的火炮较小,目标在射程之外。

德雷克的炮手并非本领不到家。第四颗弹丸击在一只排桨船当腰,第五颗正中船首。

这两炮重火力弹丸都打在致命部位,排桨船即刻沉了下去。巴尼听见一阵呼喊:受伤的水手哀号阵阵,那些侥幸躲过弹丸的则连连惊呼。士兵纷纷丢下武器,跳下船,朝另一艘排桨船游去;那些游不动的攀着浮木。划桨的奴隶哀声乞怜,求士兵替他们解开锁链,但此时人人忙着逃命,哪顾得上这些奴隶?只听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奴隶同船缓缓沉到海中。

第二艘排桨船放慢速度,救起海里的士兵。德雷克不再开火,也许是对水里无助的敌人动了恻隐之心,不过更可能是为了节省弹药。

片刻之后,圣玛利亚港又驶来几艘排桨船,只见船桨整齐地起落,宛如赛马四蹄翻飞的从容。巴尼看出共有六艘船疾速划过平静的港湾。他暗暗佩服这位敌方将领:以六敌二十六,必定胆色过人。

六艘船并驾齐驱,这是他们常用的战术,排桨船没有侧舷火力,可以借此相互守卫。

战船再次掉头,一等排桨船进入射程,四艘船同时开火。

双方展开交战,这时巴尼发现港湾里有几艘船正起锚升帆。看来这几只船上的水手还没来得及下船,船长反应机敏,发觉加的斯遇袭,打算趁乱逃跑。除此以外,大多数船都动弹不得:船员还在花天酒地,一时人手不齐;船上没有船员,想跑也跑不了。

镇子广场上的百姓乱作一团,有些朝家里跑,更多人跑到要塞避难。

巴尼对港湾里没能起锚的船动起了心思。船上顶多有一两个看守。他挨个打量,最后盯上了一艘小巧的三桅圆船,看样子不是战船,而是条货船。甲板上看不见动静。

他吩咐水手收帆,爱丽丝号速度减缓,朝货船驶去。巴尼看见两个身影弃船而逃:他们顺着绳索跳到一只小船上,解开绳子,奋力朝岸边划去。看来他预料得不错,这会儿船上空无一人。

他眺望战舰,只见六艘排桨船不敌火力,开始撤退。

几分钟后,爱丽丝号快要接近货船,于是降下风帆,几乎静止在海面上。水手用钩头篙和绳索将两条船连接固定,跳上货船。船上果然没人。

大副乔纳森·格陵兰下到底舱,查看货物。

他愁眉苦脸地走回甲板,一只手臂下夹着一堆木条,一只手里拎着几条金属箍。只听他厌恶地说:“木桶板,还有铁环。”

巴尼一样扫兴。这些战利品值不了多少钱。不过,毁了这条船就削减了无敌舰队的木桶,也等于断了入侵大军的补给。他命令:“放火烧船。”

水手从爱丽丝号上提来松节油,泼在货船甲板和船底,在各处点了火,匆匆跳上爱丽丝号。

天黑了,烧着的货船照亮了近旁的船只,巴尼又看中一个目标。爱丽丝号朝货船驶近,守夜的同样弃船逃跑。爱丽丝号的水手顺利登船,这次乔纳森·格陵兰从底舱上来时喜滋滋的。“酒,赫雷斯产的。汪洋大海般的雪莉酒。”

英国水手只能喝啤酒,但好命的西班牙佬却有葡萄酒喝,这次入侵舰队得需要成千上万加仑的补给。无敌舰队收不到这批船货了。巴尼吩咐:“通通搬走。”

船员点了火把,把一桶桶酒从底舱搬上爱丽丝号。这活儿可不轻松,但人人兴高采烈。这可是值钱货,卖了钱每个人都有分成。

这艘敌船看来整装待发,腌肉、芝士、饼干也尽数运回爱丽丝号。这也是条武装商船,巴尼缴了火药。巴尼看弹丸大小不对,直接扔进水里,省得用来瞄准英国水手。

底舱清空了,他再次放火烧船。

他环顾海港,看见五六条船都点着了。岸上水边点起了火把,巴尼看见马匹从要塞拖来了火炮。码头和英国掠夺船隔得太远,也许只是为了警告袭击者不要上岸。广场上好像在列队,应该是镇民警觉,猜出船只遇袭是大军入侵的先兆,立即召集了民兵队。他们哪里知道,德雷克的命令是损毁西班牙船队,并不是占领城镇。

这一次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巴尼看见一艘巨型战舰朝几艘英国船只开火,但这只是例外,开火的船只再就寥寥无几。大部分掠夺船抢了船货后纵火烧船,如入无人之境。

巴尼四下环顾,寻找下一个目标。

德雷克奇袭加的斯的消息传来,英格兰举国欢庆,玛格丽的丈夫巴特伯爵却闷闷不乐。

各路消息略有不同,不过一致说约二十四艘主力船被毁,几千吨补给或被缴获,或沉入海底。西班牙无敌舰队尚未出征就遭到重挫;至于英格兰一方,除了一只排桨船不幸伤了一名水手,再无一人伤亡。伊丽莎白女王此次出师获利颇丰。

巴特在新堡家中用饭时怒不可遏。“真是厚颜无耻。不提醒,也不宣战,根本是一群海盗烧杀抢掠。”

玛格丽暗暗难过:五十岁的巴特越发像强暴她的公公,而他面色发红、大腹便便,比起父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玛格丽不客气地回敬:“那些船要是来了,咱们通通得死,包括我这两个儿子。沉了我倒高兴。”

巴特利特替父亲说话,一贯如此。大儿子二十三岁了,长得像外公,身材修长、满脸雀斑,可惜脾气和巴特一模一样。玛格丽自然疼爱儿子,可他的确不讨人喜欢,这叫玛格丽心中有愧。只听巴特利特说:“腓力国王的目的是让英格兰回归天主教,这正是大多人的心愿。”

玛格丽反驳:“不错,可代价绝不是受外国奴役。”

斯蒂文·林肯大吃一惊。“夫人何出此言?西班牙国王可是得了教宗授意的。”

斯蒂文为人可鄙,但玛格丽还是对他心有戚戚。斯蒂文当了三十年秘密司铎,在天黑后偷偷摸摸地主持仪式,把圣物藏在隐秘角落,好像东西见不得人似的。他一心为主奉献,但却像个罪人一般,日子久了,他一张脸显得苍老瘦削,满心恨意。玛格丽知道,他这次想错了,教宗也错了。她干脆地回答:“我看这只会适得其反。入侵只会让百姓背弃天主教,因为他们痛恨受外国奴役。”

“你怎么知道?”斯蒂文的意思是你一个女流之辈,只是他不敢直说。

玛格丽答道:“我知道,因为尼德兰就是一个例子。当地的仁人志士为新教而战,但他们在乎的不是教义,只是不想再受西班牙欺压。”

罗杰开口了。玛格丽遗憾地想,他小时候可爱极了,如今都十七岁了,蓄起了卷曲的黑胡子。母亲的俏皮在他身上变成一种咄咄逼人的自信,让人忍俊不禁。罗杰生了一对金棕色的眼珠,随了生父内德。幸好巴特这种人从来不注意谁的眼珠长什么颜色,至于旁人,就算怀疑罗杰不是他所生,因为怕他动怒拔剑,也从不敢提起。只听罗杰说:“那依母亲看,如何才能让本国回归天主教?”

儿子能问出这种严肃问题,足见心思沉稳,玛格丽不禁引以为傲。罗杰天资聪颖,打算去牛津王桥学院念书;他笃信天主教,一直热心地帮助母亲接应司铎。尽管如此,罗杰很有主见,这一点也随了内德,虽然有斯蒂文谆谆教导,也没能压抑住这种天性。

玛格丽答道:“只要没人干涉,英国百姓就会在潜移默化间逐渐回归从前的信仰。”

可惜英国百姓注定了要受干涉。

1587年再没见到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影子,但到了夏末秋初,玛格丽等人终于明白,她们高兴得太早了。本以为德雷克击退了西班牙大军,哪里想到加的斯奇袭只是拖延了入侵计划而已。腓力国王财大气粗,一声令下,就开始建造新船、充足补给。英国上下一片惊慌失措。

伊丽莎白女王和朝臣预备和敌军决一死战。

这年冬天,英格兰沿岸各地紧张地筹备防事。城堡纷纷修补加固,几百年没经历过战事的镇子垒起了土城垛。王桥重新修葺围墙——旧围墙年久失修,不知不觉都建起了房舍。库姆港锈迹斑斑的旧炮清洁一新,点火试射。沿海到伦敦间的山头盖起了一串灯塔,准备传达盖伦船在望的可怕消息。

玛格丽骇然心惊。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要拼个你死我活,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不应诉诸长剑火炮、砍砍杀杀。福音里写得清清楚楚,嗜血成性的只有主基督的敌人。

玛格丽不由得想起内德,他们两个人都坚信基督徒不应因为教义而互相残杀。内德说伊丽莎白女王对此也深信不疑,不过他也承认,女王并没有说到做到。

1588年初的几个月,新组建的无敌舰队的消息陆续传来,规模之大、武力之壮,令玛格丽心急如焚。听闻这次有一百余艘舰船,这个数目令英人心惊胆战,要知道,英国海军总共也只有三十八条战舰。

朝廷为以防万一,开始拘捕顽固的天主教徒。玛格丽宁愿一家人被关进大牢,至少不必送死。可惜巴特不是朝廷眼中的危险分子。他从来没卷入什么密谋;至于玛格丽,她才是新堡的密探,但她一向谨慎,没人怀疑到她头上。

哪想到堡里竟运来了武器。

这天两架干草车隆隆驶进城堡,拨开草料一看,底下藏着六柄战斧、约莫四十把长剑、十杆火枪、一袋弹丸和一小桶火药。下人把军火抬进房子里,藏进废弃的面包烤炉。玛格丽望着他们来来去去,问巴特说:“这是要做什么?”

她的确不明白。丈夫是要保护女王、保卫国家,还是要为天主教会而战?

巴特毫不掩饰:“我要召集忠诚的天主教贵族和乡民组成军队,兵分两路,一支由我带领,前往库姆港迎接西班牙自由之军;一支由巴特利特率领,一举攻下王桥镇,然后在座堂里庆祝弥撒——拉丁弥撒。”

玛格丽大惊失色,就要反对,又急忙掩饰。要是让巴特知道她的心思,就不会再对她透露计划了。

巴特以为玛格丽只不过厌恶流血,并不晓得她另有打算。她决不能袖手旁观,得想个办法阻止这个计划。

她于是试探地说:“你一个人哪里应付得来。”

“不止我一个,还有各地的天主教贵族。”

“你怎么知道?”

“他们都听你哥哥号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