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萨拉戈萨手稿 > 第三十六天

第三十六天(1/2)

目录

我们又重新上路了。犹太浪人很快与我们会合,然后如此这般地接着讲起他的故事:

犹太浪人的故事(续)

之前我以概述的方式,回顾了智者卡埃莱蒙的课程。但他实际向我讲述的,要比这深得多,也广得多。总的归纳起来,一位叫比提斯的先知在他的著作中论证了神和天使的存在,而另一位叫托特的先知,他的思想从形式上看,罩着一层非常晦涩的形而上学外衣,但其境界也因此显得极为高深。

在这种神学中,被称作天父的神,只能以静默的方式来加以歌颂。此外,这个首位的主神是自给自足的,只能靠其自身解释自身,所以,要强调这个特性时,人们会说:“他是他自己的父亲,他是他自己的儿子。”[1]人们在看待这个神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种父子一体的关系;与此同时,人们还称其为“神理”或“托特”,在埃及人的语言中,“托特”的意思是“说服”。

最后,由于人们认为,自然中同时存在灵与物,人们便把灵看作是上帝的一种“流溢”。就像我前面对诸位所说的那样,人们构想出了神在河泥中戏水的形象。这种形而上学思想的创始者被称作“三倍伟大的托特”。柏拉图在埃及游历十八年后,把圣言的学说带给希腊人,希腊人由此送给他一个“神性的柏拉图”的称号。

但卡埃莱蒙又认为,上述这些理念并不完全与埃及古代宗教的精神相符。埃及的宗教已经改变了,而且,世上任何一个宗教与早先相比都应该有所变化。此后不久,在亚历山大举行的犹太教大会上,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验证。

我并不是唯一研究埃及神学的犹太人,在我的同族人当中,对此感兴趣的大有人在。最令他们着迷之处,是主导整个埃及文献的一种密码式写作风格。如果探究这种风格的源头,很可能会牵涉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另一方面也和埃及人的一条训言有关:不要痴迷于象征,而应该专心把握象征的内涵。

我们在亚历山大的那些拉比,他们也想造一些密码供人破译。此外,他们还乐此不疲地假想道,摩西的文字尽管说的都是真实事件,是一段实际存在的历史,但成文时明显添加了神的技艺。这些文字除了叙事时的本义之外,还蕴含着寓意和暗藏的深意。对这些暗藏的深意,我们有几位学者以高妙的手法进行了披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成果为他们赢得了种种声誉。不过,在所有拉比当中,没有哪一位能比斐洛[2]更杰出。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长期研究,他在形而上学的晦暗世界中凿出了人造之光,人们因此称他为犹太柏拉图。斐洛的第一部著作谈的是创世,其中还特别提到了“七”这个数字的属性。在这本著作中,上帝被称为天父,不过,这种说法与《圣经》的风格相去甚远,倒与埃及神学的主旨非常契合。我们在书中还可以读到,蛇这种动物喻指肉欲,女人来自男人肋骨的故事也富含寓意。

同样是这位斐洛,他还写了一部关于梦的著作[3]。他在书中说,上帝有两座庙宇。其中一座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庙宇里的大祭司是上帝的圣言;另一座是理性之灵,庙宇里的大祭司是人。

在谈亚伯拉罕的书中[4],斐洛的表述方式与埃及人更加接近,因为他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圣经》中,被称作‘存在(存在者)’的,就是万物之父;作为最伟大的存在,在他的两侧,有两种最古老、最本原的力量相伴,一种是创造的力量,一种是统治的力量。一个被称作上帝,另一个被称作天主[5];由于最伟大的存在始终有这两种力量相伴,他会呈现出时而单一时而三体合一的形态:当灵至纯至净,超越了所有数字的束缚,甚至超越了与‘一体’如此接近的‘二元’的时候,最终就能感悟到抽象、崇高、单一的形象。另一种形态是三体合一的形态,当灵尚未完全参透各种伟大的秘仪时,呈现在其面前的就是这种形态。”

这位把柏拉图思想无限发扬甚至不合理发挥的斐洛,他后来还做了皇帝克劳狄一世[6]身边的议员。他在亚历山大享有很高的声望。他文笔优美,再加上所有人都喜欢带有新意的思想,因此,几乎所有希腊化时代的犹太人都认同他的观点。此后不久,这些人可以说只能在名义上被称作犹太人了。《摩西五经》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张草图,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上面绘出自己理解的寓意、自己设置的密码,尤其是三体合一形态中蕴含的密码。

在这一时期,艾赛尼人那古怪的团体[7]已经形成。这些人不娶妻成家,财产公用。最后,四面八方更是涌现出各种新式宗教,有的是犹太教和麻葛教[8]的混合,有的是萨比教[9]和柏拉图思想的混合,各门各派都有很多与星相学相关的教义。旧式宗教开始全面崩溃。

犹太浪人说到这里,我们离歇脚点已经不远,这个永世流浪的不幸之人便与我们分手,在群山中消失了踪影。到了晚上,吉普赛人首领空下来后,便如此这般地接着讲起他的故事:

[1] 原注:参见杨布里科斯,《埃及秘仪》viii,2。

[2] 译注:亚历山大的斐洛(约前20-40),希腊化时期重要的犹太思想家。他的思想是联系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纽带。

[3] 原注:斐洛,《论梦》。

[4] 原注:斐洛,《论亚伯拉罕》。

[5] 原注:参见让·戈莱兹(jean gorez)的译本[《论亚伯拉罕》(de abrahao),巴黎,1966年版,73页,(121)]:“实际上,正如某位极近真理的人士所说,在中心处,是宇宙之父,《圣经》的原文称他为‘存在者’,在他的每一侧,都有最古老、最贴近存在的力量,分别是创造的力量和权御天下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名为上帝。他通过这种力量创立了宇宙并构建了宇宙的结构。权御天下的力量,名为天主。他便是主宰统治一切存在物之体。”

[6] 译注:克劳狄一世(前10-54),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54年在位。

[7] 译注:艾赛尼派并非真正的教派,是活跃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运动团体。艾赛尼人分布在各大城市,过集体生活,推崇禁欲主义、安贫乐道、每日清洁。

[8] 译注:麻葛教是琐罗亚斯德派的别称,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该教僧侣被称为麻葛,所以又称麻葛教。

[9] 原注:古代东方的拜星教。

吉普赛人首领的故事(续)

年轻的苏亚雷斯对我讲述了他与布斯克罗斯决斗的故事后,看起来有了睡意。我便任他睡去。次日,我请他接着讲后面的故事,他便如此这般地说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